
長者需要注意高血壓,定期進行適度強度運動
據世界衛生組織定義,高血壓(動脈性高血壓)指未服藥狀態下,三次獨立測量收縮壓≥140mmHg或舒張高血壓:一種常見的健康問題
高血壓(Hypertension)是一種常見的健康問題,在香港尤其常見。根據2020至2022年度人口健康調查的結果顯示,15至84歲族群中高血壓的總盛行率為29.5%。此病症隨年齡增加而增加,年輕族群的盛行率相對較低,而在65至84歲族群中則較高。
高血壓的分類與原因
絕大多數的高血壓(約90%)屬於原發性高血壓,其具體原因尚未完全明確,但與以下因素密切相關:
- 吸菸:菸草中的有害物質會損害血管內壁,導致血壓升高。
- 過重及肥胖:體重超標會增加心臟負擔,導致血壓上升。
- 缺乏運動: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會導致心血管系統功能下降,增加高血壓的風險。
- 飲食中鹽分過多:高鹽飲食會導致體內鈉含量過高,增加血液量,進而升高血壓。
- 過度飲酒:酒精會損害血管內皮細胞,影響血壓調節機轉。
- 年齡增長:隨著年齡的增長,血管彈性減弱,血壓容易升高。
- 家族遺傳:如果家族有高血壓病史,個體罹患高血壓的風險也會增加。
高血壓的症狀與風險
高血壓在早期通常沒有明顯症狀,因此很多人並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壓。然而,長期未能有效控制的高血壓會增加多種嚴重併發症的風險,包括:
- 心臟病:高血壓會增加心臟的工作負荷,導致心肌肥厚、心臟衰竭等。
- 冠狀動脈疾病:高血壓會加速動脈粥狀硬化的進展,增加心臟病發作的風險。
- 中風:高血壓是引發腦中風的主要危險因子之一。
- 腎衰竭:長期高血壓會損害腎臟功能,最終可能導致腎衰竭。
管理與預防措施
為了有效管理和預防高血壓及其併發症,建議採取以下措施:
定期測量血壓:
- 成年人應定期測量血壓,尤其是有高血壓家族史或已知其他心血管疾病風險因素的人。
- 根據血壓水平的不同階段調整檢查頻率,例如正常血壓者每年測量一次,輕度高血壓者每3-6個月測量一次。
生活方式改變:
- 戒菸:吸菸對心血管系統有害,戒菸可顯著降低高血壓及相關併發症的風險。
- 維持理想體重和腰圍:透過健康飲食和適量運動保持體重在合理範圍內,減少腹部脂肪堆積。
- 均衡飲食:減少鹽分攝入,增加蔬菜、水果和全穀物的比例,避免高脂、高糖食物。
- 規律運動:每週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或騎自行車。
藥物治療:
- 如果生活型態改變不足以控制血壓,醫生可能會開立降血壓藥物,如ACE抑制劑、鈣通道阻斷劑、利尿劑等。
- 醫生會根據個人的過往血壓讀數、是否有其他心血管疾病風險因素或目標器官疾病等情況調整復診時間和藥物劑量,並可能建議進一步檢查來確定高血壓的原因和併發症。
定期複習與個人化管理
醫生會根據患者的血壓水平和其他相關因素制定個人化的管理計畫。例如:
- 初次診斷為高血壓的患者:需要進行全面評估,包括血液檢查、尿液檢查、心電圖等,以確定是否存在其他潛在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因素。
- 已有高血壓並接受治療的患者:根據血壓控制情況調整藥物種類和劑量,並定期監測血壓變化。
- 有其他心血管疾病風險因素的患者:如糖尿病、高膽固醇等,醫生可能會更頻繁地進行複查,確保血壓和其他指標得到良好控制。
高血壓是一種可以透過改善生活習慣和藥物治療來控制的慢性疾病。關鍵在於早期診斷、積極治療和生活方式的調整。透過定期測量血壓、採取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遵循醫生的建議,大多數高血壓患者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減少併發症的發生,並提高生活品質。
希望這些資訊能幫助您更好地了解高血壓及其管理和預防措施。如果您有任何疑問或需要進一步的協助,請諮詢專業醫療人員。
以上資訊僅供參考,不能取代專業醫療意見。如有疑問,請向相關醫療人員諮詢。
資料來源 : https://www.elderly.gov.hk/tc_chi/health_information/hypertension_heart_disease/hypertensio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