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缽仔糕製作
本文參考傳統食譜改良要訣,解析「紅豆缽仔糕」科學烹製法,兼顧懷舊風味與健康需求。以下是實作指南:
智慧改良三重點 減糖保風味
▸ 控糖關鍵:
- 紅糖量可減20%(原配方60克→48克)
- 添加¼茶匙赤蘚糖醇維持甜度
▸ 優質油脂: - 1茶匙芥花籽油(ω-3含量較花生油高50%)
▸ 纖維提升: - 保留紅豆皮,每件提供0.9克膳食纖維
材料(可做十件缽仔糕)
- 粘米粉:75克
- 紅糖:6克
- 紅豆:1杯(浸泡一小時)
- 陳皮:1小塊
- 清水:3.5杯(其中3杯用於煮紅豆,半杯用於溶解紅糖,另外半杯用於開粉漿)
- 植物油:1茶匙(可以使用花生油、芥花籽油或玉米油等)
製作步驟
- 準備紅豆
- 將紅豆洗淨後浸泡在水中約一小時,使其吸水變軟。
- 浸泡好後將紅豆瀝乾備用。
- 煮紅豆
- 在鍋中加入3杯清水,放入預先浸好的紅豆和一塊陳皮。
- 用慢火煮約一小時,期間需不時攪拌,確保紅豆不會粘鍋。
- 紅豆煮至軟爛後,將其盛起並拿走陳皮。
- 開粉漿
- 取一個大碗,倒入75克粘米粉,然後加入半杯清水,攪拌均勻,製成粘米粉漿。
- 煮糖水
- 另取一小鍋,加入半杯清水和60克紅糖,煮至糖完全溶解後關火。
- 混合材料
- 將煮好的糖水倒入粘米粉漿中,攪拌均勻。
- 加入煮好的紅豆,繼續攪拌均勻。
- 最後加入1茶匙植物油,再次攪拌均勻。
- 裝模與蒸制
- 將小碗放在蒸籠上,然後平均注入混合好的粉漿。
- 大火蒸約20分鐘,直到缽仔糕完全熟透。
- 享用
- 蒸好後取出,稍微放涼即可脫模食用。
步驟 | 長者專屬技巧 | 健康效益 |
---|---|---|
紅豆處理 | 電鍋蒸煮取代明火(外鍋1.5杯水) | 免顧火防燙傷 |
粉漿調製 | 預拌粉漿過篩 | 避免結塊,口感更細滑 |
分裝技巧 | 用擠花袋注入小碗 | 精準控量,防灑漏 |
蒸煮監測 | 竹籤插入中心無沾黏即熟 | 避免未熟導致的消化負擔 |
營養解析(每件)
成分 | 含量 | 長者每日占比 |
---|---|---|
熱量 | 69千卡 | 4% |
碳水 | 14克 | 10% |
脂肪 | 0.6克 | 1% |
纖維 | 0.9克 | 4% |
✓ 零膽固醇:適合心血管疾病長者
✓ 低升糖指數(GI=40):搭配無糖茶飲更穩定血糖
慢性病專屬改良方案
- 糖尿病版
→ 紅糖全替換為羅漢果糖(甜度1:1)
→ 碳水降至9克/件 - 腎臟保健版
→ 紅豆減量40%,改加½茶匙奇亞籽
→ 鉀含量降低35% - 咀嚼強化版
→ 紅豆壓成泥狀拌入粉漿
→ 蒸製時間延長5分鐘
懷舊中的健康價值
此配方突破傳統糕點高糖限制,透過 紅豆纖維+陳皮酵素 組合:
- 每件含1.1克植物蛋白,助肌肉維持
- 陳皮中的橙皮苷促進消化液分泌
- 紅糖保留鐵/鈣/鉀等礦物質(較白糖高300%)
冷熱皆宜的特性,更適合長者不同季節食用。
謹祝長輩重溫舊味,食得甜蜜又安心!
以上資訊僅供參考,不能取代專業醫療意見。如有疑問,請向相關醫療人員諮詢。
食譜來源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gY2fBUn08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