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尿病是吃太多糖造成的?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但圍繞著它的迷思卻不少。破除這些迷思,有助於患者更有效地管理病情,並提高生活品質。以下列舉並破解一些常見的糖尿病迷思:
- 事實: 糖尿病的成因複雜,不單純是吃糖過多 [2]。第一型糖尿病是免疫系統攻擊胰臟中製造胰島素的細胞所致。第二型糖尿病則與遺傳、肥胖、缺乏運動、飲食習慣等因素有關 [2][3]。攝取過多糖分確實會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風險,因為它可能導致肥胖,而肥胖是第二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險因子 [2]. 然而,遺傳和生活方式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2][4]。
2. 迷思:得了糖尿病就不能吃澱粉類食物,像是米飯 [5][6]。
- 事實: 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每日飲食攝取的總熱量,而不是完全避免某類食物 [5]。 碳水化合物是身體主要的能量來源,完全不攝取可能導致營養不良 [6]。 重要的是選擇健康的主食,如糙米、全麥麵包、地瓜等,並注意攝取份量 [5][6]。 這些未精製的碳水化合物含有較多纖維,有助於穩定血糖 [6].
- 事實: 糖尿病患者可以吃水果,但需注意選擇和份量 [7][8]。 應選擇低GI值(升糖指數)的水果,如芭樂、蘋果、小番茄等,並控制攝取量 [6]。 避免飲用果汁,因為果汁缺乏纖維,且含糖量較高 [9]。 建議每天攝取一到兩份新鮮水果,並將其納入整體的飲食計畫中 [7][10].
4. 迷思:糖尿病藥物會越吃越重,而且會成癮 [8]。
- 事實: 糖尿病藥物不會產生依賴性 [8]。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病,需要長期控制,因此患者可能需要長期服藥 [8]. 醫生會根據患者的血糖控制情況、對藥物的反應以及是否有併發症等因素,調整藥物 [8]。 調整藥物並不代表病情惡化,而是為了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8]。
- 事實: 胰島素不是導致洗腎的原因 [8][11]。 糖尿病患者需要注射胰島素,是因為體內胰島素分泌不足,無法有效控制血糖 [8]。 過去,糖尿病晚期患者才開始施打胰島素,而此時患者可能已經出現腎病變,因此產生了胰島素導致洗腎的誤解 [8]。 事實上,及早使用胰島素有助於控制血糖,保護胰臟功能,並預防併發症 [8][11]。
6. 迷思:只有肥胖的人才會得糖尿病 [8]。
- 事實: 雖然肥胖是第二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險因子,但瘦的人也可能罹患糖尿病 [2][8]。 遺傳、生活習慣、飲食等多重因素都可能導致糖尿病 [2][4]。 因此,無論體型如何,都應注意維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檢查血糖 [3].
7. 迷思:糖尿病患應該盡量讓血糖越低越好 [12][13]。
- 事實: 血糖控制的目標是維持在一個合理的範圍內,而不是越低越好 [13]。 血糖過低(低血糖)同樣危險,可能導致頭暈、昏迷等症狀 [9][14]。 特別是年長者,血糖控制更要拿捏得宜,避免低血糖風險 [12]。
控制血糖的正確觀念:
- 均衡飲食: 選擇全穀類、蔬菜、水果、瘦肉、魚類等 [6][14]。 避免高油、高糖、高鹽的食物 [6].
- 規律運動: 每週至少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 [15][16].
- 按時服藥: 遵從醫囑,按時服用藥物 [8][15].
- 監測血糖: 定期監測血糖,了解自身血糖變化 [15][16].
- 控制體重: 維持健康的體重 [16][17].
- 定期檢查: 定期進行身體檢查,及早發現並治療併發症 [4][18].
破除糖尿病迷思,建立正確的觀念,積極配合治療,才能有效控制血糖,預防併發症,擁有健康的生活 [16][19].
參考內容 :
- 關於糖尿病飲食:十個常見的迷思 – 泛科學
- 破解糖尿病人飲食常見迷思 – 全民健康基金會
- 5种预防糖尿病的方法
- 如何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 新华网上海频道
- 糖尿病最好別吃主食?糖尿病飲食的5 大迷思 – 營養N次方
- 【營養專欄】糖尿病飲食4大迷思,別搞錯啦!
- 糖尿病飲食的迷思 – 衛生福利部臺南醫院
- 世界糖尿病日特輯~打破糖尿病常見的5大迷思!
- 糖尿病不是秘密:如何进食以控制血糖不升高| Bangkok Hospital Headquarter
- 破解糖尿病的五大控糖迷思 – 良醫健康網
- 破解糖尿病的五大控糖迷思 – 早安健康
- 控糖不是越低越好醫籲:高齡控糖更要拿捏得宜 – 健康醫療網
- 血糖正常值要控制在多少?不同年齡階段的血糖控制範圍 – Health2Sync Blog
- 妙佑医疗国际- 糖尿病管理:生活方式、日常起居如何影响血糖
- 糖尿病如何降血糖?控制血糖五原則 – Health2Sync Blog
- 控糖五招,降低糖尿病併發症保平安! – 衛生福利部
- 妙佑医疗国际- 糖尿病预防:掌控局面的5 个技巧
- 糖尿病「腎病變」初期無症狀!醫:出現尿蛋白恐「腎功能已流失7成」 – 奇摩新聞
- 糖友控好血糖很重要!預防糖尿病併發症就靠這10招 – Hello 醫師